綠海龜重回大海

2022年9月2日

三隻綠海龜經漁農自然護理署拯救,轉交海洋公園治療和照顧後,今日重回大海。署方呼籲市民不要往海洋丟垃圾,以免綠海龜誤食而受傷。

 

綠海龜屬於雜食動物,除了吃魚,還會吃水母和海藻,成年後則由雜食轉為素食。

 

不過,無論吃肉還是吃素,在海洋覓食容易病從口入。負責照顧綠海龜的海洋公園動物護理專員張凱樂解釋,海洋垃圾如膠袋或廢棄魚絲、魚網的外形跟水母和海藻相似,綠海龜不時誤食,這類垃圾進到肚子裏有機會纏住腸道,影響健康。

 

分清需對症下藥

 

海洋公園和漁農自然護理署2000年開始合作,義務拯救和照顧受傷或在野外擱淺的綠海龜,待時機合適便把牠們放歸大海。

 

截至今年7月,已有106隻綠海龜獲救,張凱樂曾照顧其中50隻。每隻綠海龜送到海洋公園時也有不同需要,他和海洋公園的動物護理專員都一一照顧到。

 

綠海龜Center在吐露港附近被正在巡邏的漁護署職員發現,獸醫檢查後,發現牠的左前肢受細菌嚴重感染。

 

張凱樂和同事採用內外夾攻的方式處理感染,既在飼料加入抗生素殺菌,也引導牠多活動左前肢。

 

張凱樂說:「我們刻意在Center左邊餵飼,引導牠用左前肢推開或撕開食物,以收物理治療之效。」

 

綠海龜Roller由釣魚人士在西貢榕樹澳發現,送到海洋公園後進行電腦掃描檢查,工作人員赫然發現Roller腸道內有兩個魚鉤。

 

張凱樂憶述當時情況稱:「我們希望魚鉤可以自然排出,餵飼時便在食物中加入棉花,利用棉花包裹魚鉤尖,一來不至刺傷綠海龜的腸道,二來也可促進腸道蠕動,最後Roller成功排出兩個魚鉤。」

 

綠海龜Skateboard是漁護署接獲舉報,得知牠被放養在西貢浮筏內,於是拯救牠。Skateboard沒有表面傷痕,只是前肢異於一般綠海龜。

 

衞星追蹤 蒐集數據

 

漁農自然護理署動物護理主任(執法)陳勁東表示,綠海龜屬瀕危物種,拯救受傷綠海龜是希望牠們能繼續生存和繁殖。

 

在確定救回的綠海龜健康情況理想後,署方會安排牠們重回大海。

 

陳勁東指,事前的準備工作不少:「我們為綠海龜安裝金屬扣,以便海外研究員了解其行蹤,並為綠海龜植入晶片紀錄身分,還會安裝一個衞星追蹤儀,蒐集其遷徙路線、活動範圍等數據,日後制定保護綠海龜措施時可作參考。」

 

綠海龜有時會來港產卵,因此漁護署在每年4月至10月,將南丫島深灣列為受限制地區,限制市民和船隻進入。陳勁東解釋,措施有助綠海龜繁殖。

 

「綠海龜是唯一在香港產卵的海龜,而南丫島深灣是牠們喜歡的產卵地。不過,綠海龜很敏感,如果沙灘有很多人為活動,牠們便會離開,不再繁殖。」

 

除了由政府制定措施,陳勁東更希望大眾主動行動,保護綠海龜,減少使用塑膠,不要往大海丟垃圾,以免綠海龜誤食,也避免垃圾沖上沙灘阻礙綠海龜產卵。


回到頁首